六年級伯牙鼓琴課文原文及翻譯

原文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翻譯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會兒,伯牙心裡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摔琴斷絃,終生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六年級伯牙鼓琴課文原文及翻譯

《伯牙鼓琴》註釋

鼓:彈奏。

聽:傾聽。

絕 :斷絕。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說指東嶽泰山。

曰:說。

善哉:讚美之詞,有誇獎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巍巍:高。

乎:語氣詞,相當於“啊”。

若 :像……一樣。

少選:一會兒,不久。

志在流水:心裡想到河流。

湯湯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樣浩蕩。

湯湯:水流大而急的樣子。

《伯牙鼓琴》賞析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絕弦”是交結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的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

六年級伯牙鼓琴課文原文及翻譯 第2張

伯牙介紹

伯牙,伯氏,名牙。後訛傳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

鍾子期介紹

鍾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伯牙回國探親時,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