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意思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翻譯

意思:要廣泛地學習,仔細地詢問,審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實地實踐。該句出自《禮記·中庸》,《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意思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翻譯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原文節選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原文節選翻譯

做到誠實,就是選擇善並堅持做到它。要廣泛地學習,仔細地詢問,審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實地實踐。

要麼就不學,學了沒有學會就不中止。要麼就不問,問了還不明白就不中止。要麼就不思考,思考了不懂得就不中止。要麼就不辨別,辨別了不分明就不中止。要麼就不實行,實行了但不夠忠實就不中止。別人一次能做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別人十次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如果真能這樣做,即便愚笨也會變得聰明,即使柔弱也會變得剛強。”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註釋

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

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

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

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

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賞析

古人談學習的五個方面,不管是學習書本知識也好,學習某種技能也好,都得經過反覆訓練才能完成。“有弗學”的意思是要麼不學,學就要學會;如果學了還不會,“弗措也”,也就是說絕不放棄。這段話,不是對天才,而是對一般人說的,聰明人一下就學會,你就學一百下,聰明人十次能學會的,你就學一千次。只要有這種韌勁,開始哪怕遲鈍一點,會變得聰明的;開始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強壯有力。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意思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翻譯 第2張

《禮記·中庸》創作背景

《中庸》出自《禮記》,原本是《禮記》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禮記》原名《小戴禮記》,又名《小戴記》,據說是由漢宣帝時人戴聖根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編而成。

宋代以前,學者皆主張《中庸》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子思所作。

自宋代開始,有學者主張《中庸》是子思與秦漢之際的儒者雜述而成。

《禮記·中庸》作者介紹

戴聖,字次君,生卒年不詳,祖籍樑國甾縣(今河南省蘭考縣、民權縣),生於樑國睢陽縣(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 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後世稱其為“小戴”。

子思,魯國人,姓孔,名伋,孔子之孫,春秋戰國之際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歷史上稱之為“述聖”,他開創的學派被稱為“子思之儒”,與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其主要作品有《漢書·藝文志》著錄《子思》二十三篇,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