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在古代叫什麼 古代筷子的叫法

筷子在古代叫“梜”“箸”。“梜”這一叫法最早是在先秦時期出現,先秦儒家經典《禮記·曲禮上》中記載:“羹之有菜者用梜。”而“箸”這一稱呼則開始使用於漢代時,西漢書法家史游《急救篇》中說:“箸,一名梜,所以夾食也。”

筷子在古代叫什麼 古代筷子的叫法

筷子在古代叫什麼

筷子,古稱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筷子是華夏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發明於中國,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等漢字文化圈。中國人習慣用筷子,而非洲、中東、印度尼西亞及印度次大陸等地區的人則用手指去抓取。

筷子在古代叫什麼 古代筷子的叫法 第2張

中國很早就已經使用餐具,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用筷子的時間上限還不確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曆史,餐叉直到戰國時仍在用,河南洛陽的戰國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

《禮記》鄭玄注“梜,猶箸也”。《雲仙雜記》載:“向範待侍,有漆花盤,科斗箸,魚尾匙。”《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雙筷子兩個小菜碟又是一碟臘豬頭肉。”沈從文《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邊街又有小飯鋪門前有個大竹筒插滿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