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察農文言文翻譯 王丹查農文言文翻譯是

王丹察農文言文翻譯:王丹字仲回,是京兆下邽人。漢哀帝、平帝時,在州郡做官。王莽篡政時期,朝廷接連徵召他,他不到任。每年農忙時,就把酒菜用車拉到田間,等著勞作的人來慰勞他們。那些墮落懶惰的人,不好意思見王丹,紛紛加倍努力來激勵自己。同鄉的人相互做表率,因此都富足起來。對那些輕浮、狡黠、遊手好閒、廢棄正業、為害(鄉里)的人,就讓他們的父兄瞭解情況,讓他們的父兄責罰他們。

王丹察農文言文翻譯 王丹查農文言文翻譯是

如果有死了人的人家,就發給補助,並親自幫助料理。而那些家裡有喪事的人,往往等著王丹替他們操辦,鄉鄰們把這種情況當作常事。這樣做了十幾年,這個地方的風氣很融洽,風俗變得好起來。

王丹資質天性高潔,痛恨豪強。當時,和王丹同郡的河南太守陳遵是關西的大俠。他的友人死了親人,陳遵為他辦理喪事,給的財物很多。

王丹於是懷揣著一匹縑,放在主人面前,說:“像我的這一匹絹,是用機杼織出來的!”陳遵聽後有慚愧的神色。王丹從這以後聲名在外,陳遵想同王丹結交,王丹拒絕不答應。

正碰上前將軍鄧禹向西邊征伐關中,缺乏軍糧,王丹率領宗族獻上了兩千斛小麥,鄧禹上表推薦王丹擔任左馮翊一職,(王丹)稱病不就職辦公,被免職回家。後來被徵召擔任太子少傅。

當時大司徒侯霸想和他交朋友,等到王丹被徵召,侯霸就派兒子侯昱在路上等候。侯昱在車下行禮迎接,王丹下車回禮。侯昱說:“家父親想與您結交,你為什麼要禮遇我呢?”王丹說:“你父親有這樣的話,我還沒答應呢。”

客人中當初有一個人推薦士人給王丹,王丹於是薦用了這個人,後來這個被舉薦的人犯了罪,王丹(也因為這件事而)犯錯誤,並且被免了官。客人慚愧害怕,就同王丹斷絕了往來,可是王丹始終沒有說什麼。

不久,王丹又被徵召為太子太傅,就喊住客人並對他說:“你自己要(跟我)斷絕交往的,為什麼把我想得那麼淺薄呀?”王丹不給客人擺飯菜,用這種方式來懲罰他,但對待客人還是像從前一樣。這之後,王丹讓位,死在家中。

王丹察農文言文翻譯 王丹查農文言文翻譯是  第2張

 原文: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時,仕州郡。王莽時,連徵不至。家累千金,隱居養志,好施周急。每歲農時,輒載酒餚于田間,候勤者而勞之。其墮懶者,恥不致丹,皆兼功自厲。邑聚相率,以致殷富。

其輕黠遊蕩廢業為患者,輒曉其父兄,使黜責之。沒者則賻給,親自將護。其有遭喪憂者,輒待丹為辦,鄉鄰以為常。行之十餘年,其化大洽,風俗以篤。

丹資性方潔,疾惡強豪。時,河南太守同郡陳遵,關西之大俠也。其友人喪親,遵為護喪事,賻助甚豐。丹乃懷縑一匹,陳之於主人前,曰:“如丹此縑,出自機杼。”遵聞而有慚色。自以知名,欲結交於丹,丹拒而不許。

會前將軍鄧禹西征關中,軍糧乏,丹率宗族上麥二千斛。禹表丹領左馮翊,稱疾不視事,免歸。後徵為太子少傅。

時大司徒侯霸欲與交友,及丹被徵,遣子昱候於道。昱迎拜車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與君結交,何為見拜?”丹曰:“君房(侯霸,字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許也。”

客初有薦士于丹者,因選舉之,而後所舉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慚懼自絕,而丹終無所言。尋復徵為太子太傅,乃呼客謂曰:“子之自絕,何量丹之薄也?”不為設食以罰之,相待如舊。其後遜位,卒於家。

此文出自南朝·范曄所寫的《後漢書》。

王丹察農文言文翻譯 王丹查農文言文翻譯是  第3張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范曄,字蔚宗,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人,南朝宋官員、史學家、文學家,東晉安北將軍範汪曾孫、豫章太守範寧之孫、侍中範泰之子。出身士族家庭,博覽群書。

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劉裕即位後,出任冠軍長史,遷祕書丞、新蔡太守;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劉義康,貶為宣城太守,開始撰寫《後漢書》,遷寧朔將軍。

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將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隨從孔熙先擁戴彭城王劉義康即位,事敗被殺,時年四十八歲。

一生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著作《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范曄的祖父範寧曾任晉豫章太守,著《穀梁集解》一書。《十三經注疏》中的《穀梁傳註疏》就是以《穀梁集解》為基礎寫成的。他的父親範泰官拜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是宋武帝劉裕的得力助手。

他博覽群書、潛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曄有很深的家學淵源,一直以名門之後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節,仕宦不甘居人後,著述也不甘居人後。以此成名,也以此喪身。

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在為彭城太妃治喪期間,行為失檢得罪了司徒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范曄鬱郁不得志,就藉助修史來寄託他的志向,開始寫作《後漢書》。

范曄以《東觀漢記》為基本史料依據,以華嶠書為主要藍本,吸取其他各家書的長處,刪繁補缺,整齊故事,超越眾家,後來居上。

所以到了唐代,范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記》,盛行於世。而諸家《後漢書》,除袁巨集《後漢紀》外,都相繼散亡。於是范曄《後漢書》成為現在研究東漢歷史的最基本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