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官制度的發展歷程 選官制度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從夏朝到春秋時期,選官制度為世卿世祿制,官位主要靠世襲;戰國時期,除了世襲爵位外,也按軍功授爵;西漢武帝時期開始實行察舉制,包括地方察舉和皇帝徵召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為九品中正制;隋唐時期,產生了科舉制;宋元時期科舉制進一步發展,明清時期實行八股取士。

選官制度的發展歷程 選官制度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選官制度的發展歷程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秦漢至隋唐以前,地方官選任以察舉和薦舉為主,以“賢能”為標準,地方權力較大。在先秦時,實行鄉里舉薦的制度,在血緣與地緣政治相結合的情況下,基層舉薦實際上跳不出“薦人唯親”的框框。漢代實行察舉制度,規定由地方主要長官每年推薦一定數量的人為官,推選的標準以德行、經學、鄉閭清議為主。。魏晉以後實行九品中正制,多為本地的豪族大家所把持;二是選拔標準多以家世出身為重,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選才結果。

選官制度的發展歷程 選官制度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第2張

第二階段從隋唐至明清,選任方式以科舉為主,以“考試”為標準,用人權完全收歸中央。舉制度以相對公正、公平、公開的形式選拔和收攬人才,為整個政治機體輸送新鮮血液,在政治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