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徐孺子賞月文言文中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徐孺子賞月》中徐孺子的回答妙在他運用了“偷換概念”這一辯論技巧,在他的回答中,他用“月亮”偷換了“眼睛”的概念,以“眼有瞳仁”證明“有物在其中則亮”從而否定了對方的“月中無物則不亮。”

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徐孺子賞月文言文中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徐孺子賞月》的出處

《徐孺子賞月》出自《世說新語》,原文如下: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徐孺子賞月文言文中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第2張

譯文

徐孺子九歲的時候,曾經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裡面什麼也沒有,會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說“不是這樣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沒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徐孺子賞月文言文中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第3張

註釋

1、徐孺子:東漢人。2、若令:如果,假使。物:指人和事物。神話傳說月亮裡有嫦娥、玉兔、桂樹等。3、邪: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4、嘗:曾經。5、或:有的人。6、瞳子:瞳孔。7、語:對……說。8、然:是這樣。9、戲:玩耍,嬉戲。

作者

本文作者劉義慶(402--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