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從軍行的背景故事 王昌齡從軍行的詩意

《從軍行》的寫作背景:《從軍行》寫於盛唐時期,當時的唐朝國力強盛,然而邊疆常有吐蕃、突厥等遊牧民族侵擾,將士們都希望能夠守衛疆土,打敗邊疆的敵族,使天下太平。詩人王昌齡感於偉大的時代精神,寫下了《從軍行》七首組詩。

王昌齡從軍行的背景故事 王昌齡從軍行的詩意

《從軍行》

王昌齡 〔唐代〕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王昌齡從軍行的背景故事 王昌齡從軍行的詩意 第2張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譯文

烽火臺的西邊有一座百尺高的戍樓,黃昏時分,獨坐在戍樓上任憑從沙海吹來的秋風撩起自己的戰袍。

又傳來一陣幽怨的羌笛聲,吹奏的是《關山月》的調子,無奈著的笛聲傳遞著對萬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

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不管怎樣翻新,每每聽到《關山月》的曲調時,總會激起邊關將士久別懷鄉的憂傷之情。

紛雜的樂舞與思鄉的愁緒交織在一起,欲理還亂,無盡無休。此時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著長城。

邊城榆樹的葉子早已稀疏飄落,顏色發黃了,傍晚時分,一場戰鬥剛剛結束,環視戰場,只見暮雲低合,荒丘起伏。

王昌齡從軍行的背景故事 王昌齡從軍行的詩意 第3張

將軍向皇帝上表,奏請班師,以便能把戰死沙場的將士們的屍骨運回故土安葬,不能讓士兵們為他鄉埋葬自己的戰友而傷感痛哭。

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雲霧,遮暗了整個祁連山,遠遠地可以望見玉門關那座孤城。

黃沙萬里,頻繁的戰鬥磨穿了戰士們身上的鎧甲,不將敵人打敗絕不回還。

塞北沙漠中大風狂起,塵土飛揚,天色為之昏暗,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報後迅速出擊。

先頭部隊已經於昨天夜間在洮河的北岸和敵人展開了激戰,剛剛聽說與敵人交火,現在就傳來了已獲得大捷的訊息。

將軍臂膊上綁縛著胡瓶,騎著紫薄汗馬,英姿颯爽;碎葉城西的天空中一輪秋月高高懸掛。

邊境傳來緊急軍情,皇上派使者星夜傳詔將軍,並賜予尚方寶劍令其即刻領兵奔赴前線殺敵;將軍拜詔辭京,奔赴戰場,將士用命,一鼓作氣,很快就攻破了敵人的老巢。

玉門關周圍山巒層層疊疊,像重重屏障護衛著王朝的西北邊防;烽火臺遍佈各個山頭。

人們戍邊要依靠烽火來傳遞訊息;那裡山深林密,馬兒跑過一會兒就看不見蹤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