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 簡述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

1、凝血酶原啟用物的形成;2、凝血酶原啟用物在鈣離子的參與下使凝血酶原轉變為有活性的凝血酶;3、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轉變為不溶性的纖維蛋白。

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 簡述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

什麼是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指的是血液從流動的液體狀態變成不能流動的膠凍狀凝塊的過程。

血液凝固的關鍵過程是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的纖維蛋白。多聚體纖維蛋白交織成網,將很多血細胞網羅其中形成血凝塊。在血液凝固過程後1~2小時,血凝塊在血小板的作用下發生收縮並析出的淡黃色液體,這種液體被稱為血清。

與血漿相比,血清缺乏纖維蛋白原和少量參與血凝的其他血漿蛋白質,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時由血小板釋放出來的物質。

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 簡述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 第2張

血液的顏色是有差別的,血液的紅色來自紅血球內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氧量多時呈鮮紅色(動脈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紅色(靜脈血)。

通常獻血抽的是靜脈血,所以外觀看上去呈暗紅色。若血含較多的是高鐵血紅蛋白或其他血紅蛋白衍生物,則呈紫黑色。血漿(或血清)因含少量膽紅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黃色;若含乳糜微粒,則呈乳白渾濁;若發生溶血,則呈紅色血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