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稱霸順序 春秋五霸稱霸的先後順序

春秋五霸稱霸順序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霸,政之名,諧音“伯”,即諸侯之長,其職名為會諸侯、朝天子,實為尊天子以令諸侯。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史記索隱》記載,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而後是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春秋五霸稱霸順序 春秋五霸稱霸的先後順序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五個諸侯之長。其職名為會諸侯、朝天子,實為尊天子以令諸侯。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諸侯爭霸戰爭,為之後的戰國時期的兼併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

春秋五霸稱霸順序 春秋五霸稱霸的先後順序 第2張

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時期最為標準的兩位霸主,實至名歸,史稱“齊桓晉文。所以各史籍皆全票通過,沒有爭議。秦、楚兩國雖不被中原國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莊王不論才幹、功績都十分顯著,無法埋沒,尤以當今視角來看,這兩位有相當高的認可率,所以在各史籍當中秦穆公得票超大半,楚莊王也得到了寬泛認可。

春秋五霸稱霸順序 春秋五霸稱霸的先後順序 第3張

楚莊王(—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是各史籍當中高度認可的春秋五霸之一。在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楚莊王始、使楚國強大,為華夏文化的傳播、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