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肉火燒裡沒有驢肉? 假驢肉行業死灰復燃

驢肉火燒里居然沒有驢肉,這並非危言聳聽。今年年初,新京報記者先後前往河北任丘、吉林長春和天津等地,揭開了一條以母豬肉、馬肉為原料,通過新增驢肉增香膏、香精煮製成假驢肉的產業鏈。

事實上,市場上假驢肉早已氾濫。2018年1月,新京報就曾釋出調查報道《黑作坊用豬肉、馬肉、騾子肉炮製大量假驢肉銷往北京》,曝光河間假驢肉產業。之後,當地監管部門重拳出擊,河間假驢肉產業經歷了大洗牌。

時隔六年,假驢肉產業居然在距離河間幾十公里外的任丘長豐鎮死灰復燃,並且形成了以家族關係為紐帶的更嚴密的產業鏈,囊括假驢肉產銷等各環節。記者探訪的假驢肉生產窩點的環境,還是一樣的髒亂差,但造假窩點卻更隱蔽了,牆外甚至裝上了多個攝像頭。這無疑為監管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驢肉火燒裡沒有驢肉? 假驢肉行業死灰復燃

而且這種偽造的數量之多,更是駭人聽聞——“每天能加工出1600斤假驢肉”,像這樣的窩點,當地至少有數十家。為了讓顏色更接近真驢肉,製假窩點就成倍增加亞硝酸鈉,記者從當地採購的“驢肉”,經檢測硝酸鈉殘留超標3倍以上,也證實了這一點。

食品安全存疑的假驢肉大行其道,端到食客面前的驢肉火燒,大概率只是“驢肉風味”火燒。這無疑是一種消費欺詐行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利,擾亂市場正常秩序,給行業發展和公共衛生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這樣的製假售假行徑,必須依法得到嚴懲。

暴利驅動他們冒著違法的巨大風險造假驢肉。真驢肉由於繁育週期長、養殖成本高,市場上量少價高,利潤空間有限。而造假則更能“賺快錢”,市場上的鮮驢肉90元一斤,母豬肉製成的假驢肉卻只要9元。低價從長春等地收購的年老的母豬肉,通過“科技”與狠活的加工,不僅身價倍增,而且“普通消費者也吃不出來”,還能賺取更多利潤。

驢肉火燒裡沒有驢肉? 假驢肉行業死灰復燃 第2張

可見,暴利當前,法律法規、食品安全、行業聲譽、良心口碑通通可以讓位。當市場上假驢肉賣得比真驢肉更好,在劣幣驅逐良幣效應之下,真驢肉恐怕就要“退位”了,真驢肉火燒也將難再尋覓。

這些只顧眼前利益,無視食品安全的造假行為,毀掉的不只是驢肉火燒這一非遺小吃的美譽度,更會衝擊公眾的食品安全信心。

而近年來,從摻假羊肉到造假驢肉,食品的真實性一再受到輿論拷問。網路中出現很多帖子也提醒消費者,如何鑑別真假羊肉、驢肉,這無疑是莫大的諷刺——當食品的真實性都無法保證時,人們又怎敢下嘴?

驢肉真假難辨,會勸退消費者。驢肉火燒行業若要挽回聲譽、消除消費者疑慮,最有效的辦法,只有真材實料,徹底與製假售假割席。為了避免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上氾濫,還需要制定一個行業標準,而監督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