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師的稱呼 古代對老師的不同稱呼是什麼

古代老師的稱呼分別是夫子、先生、師傅、師父、山長、教諭、講郎、學博、助教、教授、 宗師、師保、西席、師長等。 最常見稱呼是夫子、師父和先生。

古代老師的稱呼 古代對老師的不同稱呼是什麼

老師這個稱呼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不過老師可不僅僅這一種稱呼,還有很多種不同的稱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老師的稱呼是什麼?

古代老師的稱呼

夫子

我們常說的孔夫子,其實就是一種對老師的尊稱,單從字面意思去分析,“夫”是尊貴的人,“子”是一種敬稱。

先生

先生最開始的意思是說那些比自己年長的,有文化的人,用途也比較廣泛,諸如,算命先生,賬房先生,說書先生,也可以指教授學問的老師,到後來逐漸成了稱呼男性的敬稱。

古代老師的稱呼 古代對老師的不同稱呼是什麼 第2張

師傅

師傅山長是老師的通稱。“師傅”一詞原本是太師、太傅、少師、少傅等官職的合稱,因為這些職位負責教習太子,所以師傅也成為老師的代稱。古代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所以也將老師尊稱為師父。

山長

山長是歷代對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的稱謂,其出處源於《荊相近事》。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者眾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此後,“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元代時,各路、州、府都曾建有書院,設山長。明清沿襲元制,乾隆時期曾一度改稱院長,清末仍叫山長。廢除科舉之後,書院改稱學校,山長的稱呼才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