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臺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烽火臺在古代的主要作用是偵查和傳遞軍情。因為在烽火臺上,能偵查到周圍大部分地區的情況,發現有敵人入侵的時候,就會燃燒稻草等可燃物用煙火要通報敵情,讓下一個崗提高警惕。烽火臺通常選擇易於相互瞭望的高崗,丘阜之上建立,臺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煙放火的裝置,臺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衛的房屋和羊馬圈、倉庫等建築。

烽火臺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烽火臺名稱的由來

“烽火”是古代邊防報警的兩種訊號,白天放煙叫“燧”,夜間舉火叫“烽”。烽火臺在漢代稱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稱作烽臺,並把“烽燧”一詞也引申為烽火臺,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臺。

烽火臺始於哪個朝代

烽火臺起源於西周時期,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烽火臺是萬里長城防禦工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為傳遞軍情的設施。

烽火臺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第2張

烽火臺的煙用什麼燒的

“烽火狼煙”的原料為柴薪,原材料為荒漠上生長著的胡楊、紅柳、羅布麻、芨芨草、白茨、駱駝草、甘草、旱蘆葦、梭梭等。這些燃料很常見,又便於儲存,取用也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