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的主旨 馬說的釋義

其真不知馬是文章的主旨,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馬為喻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行為。作者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把千里馬比喻為未被發現的真正的人才,揭露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現象,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憤慨和深沉的痛惜。

馬說的主旨 馬說的釋義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把千里馬比喻為未被發現的真正人才,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抨擊。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

馬說的主旨 馬說的釋義 第2張

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馬說”這個標題為後人所加。此文作於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間。“說”是“談談”的意思,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裁。

馬說的主旨 馬說的釋義 第3張

《馬說》寫於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間。當時韓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經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待命”40餘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儘管如此,韓愈仍然宣告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依附於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鬱郁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