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蹟其三賞析 詠懷古蹟其三原文

《詠懷古蹟其三》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寫成的詩歌,吟詠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峽一帶留下的古蹟,在抒寫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因憂國惜才,疏救房琯,而觸怒肅宗,終被疏遠,辭官漂泊西南。昭君因漢元帝昏庸,遠嫁異鄉流離而不得歸,身死而遺長恨。表達了詩人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

詠懷古蹟其三賞析  詠懷古蹟其三原文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蹟其三賞析  詠懷古蹟其三原文 第2張

譯文

成千上萬的山巒山谷連綿不斷地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山村還至今留存。

皇宮離開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後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墳對著黃昏。

糊塗的君王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裡環佩叮噹是昭君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詠懷古蹟其三賞析  詠懷古蹟其三原文 第3張

創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作者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蹟五首》,以抒情懷,本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