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橋明月夜的全詩 24橋明月夜出處

24橋明月夜的全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24橋明月夜”出自唐代詩人杜牧所作的《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人著意刻畫深秋的揚州依然綠水青山、草木蔥蘢,二十四橋月夜仍然樂聲悠揚、清麗俊爽,以此調侃友人生活的閒逸,表達了詩人對過往揚州生活的深情懷念。

24橋明月夜的全詩 24橋明月夜出處

《寄揚州韓綽判官》翻譯

青山隱隱約約綠水千里迢迢,秋時已盡江南草木還未枯凋。

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這美人現在何處教人吹簫?

《寄揚州韓綽判官》註釋

⑴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屬官。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長遙遠。一作“遙遙”。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謝。

⑷二十四橋:一說為二十四座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中對每座橋的方位和名稱一一做了記載。一說有一座橋名叫二十四橋,清李鬥《揚州畫舫錄》中有記載

⑸玉人:貌美之人。這裡是杜牧對韓綽的戲稱。一說指揚州歌妓。教:使,令。

《寄揚州韓綽判官》賞析

這首詩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橋上的美麗傳說與“月明橋上看神仙”的現實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觀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

讀之令人如見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的美人披著銀輝,宛若潔白光潤的玉人,彷彿聽到嗚咽悠揚的簫聲飄散在已涼未寒的江南秋夜,迴盪在青山綠水之間。這樣優美的境界早已遠遠超出了與朋友調笑的本意,它所喚起的聯想不是風流才子的放蕩生活,而是對江南風光的無限嚮往。

全詩意境優美,清麗俊爽,情趣盎然。

24橋明月夜的全詩 24橋明月夜出處 第2張

《寄揚州韓綽判官》創作背景

此詩是杜牧被任為監察御史,由淮南節度使幕府回長安供職後所作,具體寫作時間約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或開成元年(836)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至大和九年(835),杜牧曾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居揚州,與韓綽是同僚。

唐代的揚州,是長江中下游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雲,酒樓舞榭,比比皆是。性疏野放蕩”的杜牧,在這樣的環境中,常出沒於青樓倡家,有不少風流韻事,韓綽在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長安後寫詩寄贈。

《寄揚州韓綽判官》作者介紹

杜牧,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

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