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中中國有哪些政策

很顯然,新冠疫情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全球密切關注著這場疫情的發展態勢及對全球經濟可能造成的重大影響。那麼新冠疫情中中國有哪些政策呢?

新冠疫情中中國有哪些政策

1、以科學的專業判斷減輕公眾恐慌,儘快恢復社會秩序。面對災難,恐慌是人類的第一本能,無可厚非。隨著新冠感染確診和疑似人數最近的增加,人們的恐慌程度以及對疫情的應對會出現一個指數級的暴增。但是,如果專業人士能夠以科學的態度做出專業判斷,讓科學走在恐慌的前面,公眾的恐慌程度會大大減少。我們認為,現在全國上下不論疫情嚴重程度,全國不分割槽域,村村封路,戶戶關門,小區封閉,生產物流停頓,如此恐慌是自毀長城。不管疫情輕重,動輒將應對提高到最高級別並不代表負責任,而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懶政。我們建議在國家層面成立應對疫情公共治理委員會,包括醫學界、經濟學界、公共管理、交通等方面的專家,定期對疫情進行專業判斷,並調整應對級別,有條件復工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應該鼓勵在不導致疫情蔓延的前提下復工。

2、從戰略高度重視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這次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最大沖擊並非我們看到的數字本身,而是因為加劇的恐慌導致心理層面的蔓延對很多行業的打擊。面對這種情況,高層必須發出應對衝擊的最強音,和最有力的政策組合拳。出拳要快要重,適用於當下恰逢其時。高層應及時召開穩經濟的高級別會議,出臺一攬子的方案,強力穩定中國經濟預期,解救困境中的中國企業。

3、大幅度減免中小企業稅費負擔,儘可能避免企業倒閉。這次疫情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他們是中國經濟的基石。為了中小企業的生死存亡,我們建議儘快宣佈免除中小企業一季度的所得稅,緩交增值稅等其他稅費,幫助企業度過這個難關。

4、貨幣政策要及時亮劍,避免流動性恐慌。面對疫情對中國巨集觀經濟的巨大沖擊,貨幣政策要突出應對疫情對巨集觀經濟的衝擊,對衝擊較大的行業要增加流動性支援的力度,金融機構要主動大幅度讓利,明顯降低困難行業的融資成本。2月1日,央行等五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援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通知》,《通知》明確,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並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援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可謂及時有力,希望工作做細,落到實處。

5、發行新冠疫情專項債。財政政策短期應突出疫情應對的舉措,筆者認為,財政赤字完全可以不必受3%的上線的限制;中央財政可以發行應對本次疫情專項債,對醫院、醫務人員以及疫苗研發、醫療物資生產企業進行專項補助。

6、中小企業緩交上半年社保費。考慮到疫情導致的開工延遲、假期延長等因素,我們建議在以前社保費率降低的基礎上,對2020年中小企業的“五險一金”費率再降低至少1個百分點,同時明確緩交今年上半年的社保費。

7、鼓勵推行租金補貼與減免。在疫情的衝擊下,包括萬達、紅星美凱龍等商業企業對租戶主動推行免租行動,這種行為值得讚賞。同時我們建議國有企業和國有單位的寫字樓、商鋪等出租機構,對租戶實行減免三個月以上的租金,或者提供租金補貼政策,抱團取暖,共度時艱。

8、鼓勵推行靈活用工和辦公政策。鼓勵和允許企業根據其自身經營狀況採取靈活的用工政策,有條件的企業推行在家辦公,線上辦公;教育培訓機構鼓勵線上教學。對於疫情期間的薪酬,企業和用工單位可以和員工商量確定。對主動增加就業崗位達到一定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專項獎勵。

9、對農民工進行線上培訓。中國的農民工一直缺乏集中培訓的時機,這次疫情,大量的農民工難以返城就業,可以抓住這個時機,由人事部組織國內的教育培訓機構對農民工進行職業培訓,對參與培訓的農民工給予一定的獎勵。

10、拿出一批見效快的儲備專案提前上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戰略性、網路型基礎設施建設,通訊網路建設,自然災害防治重大工程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農村公路、資訊、水利等設施的建設專案可以及時上馬。

關於新冠疫情中中國有哪些政策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