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民間的保護神是誰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

導語: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端午節民間的保護神主要有鍾馗和端午康太。

鍾馗是我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仙,他的形象常被用來辟邪除災,保護百姓的平安。端午節時,人們常常在家裡懸掛鍾馗的畫像,以祈求家人平安、驅除惡鬼。據說,鍾馗的形象來源於唐明皇李隆基的一個夢,在這個夢中,一個身材魁梧的大鬼幫助李隆基吃掉了一直在害他的小鬼,於是李隆基命人把大鬼的畫像畫下來貼在門上,以保平安。後來,這個畫像逐漸演變成了鍾馗的形象,並在民間廣泛流傳。

端午康太則是另一個源於古代傳說的保護神。他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端午節的守護神,常被描繪成一個巨大的、英俊的男人,穿著虎皮製成的戰袍,手持寶劍,戰鬥力十分強大。人們每逢端午節都會在自家門前張掛端午康太的畫像,以祈求家人平安。端午康太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不僅是端午節的守護神,也象徵著中國人對自由、勇氣和戰鬥精神的追求。

端午節民間的保護神是誰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

1、源於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民間的保護神是誰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 第2張

2、紀念伍子胥說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後夫差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說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結語:以上是天氣君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民間的保護神是誰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