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簡介 端午節的簡短由來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辭海》注為: “陰曆五月初五日,民間節日,本名‘端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宰相宋璟為討好皇帝,避“五”字之諱,而“午”與“五”同音,所以將“端五”正式改為“端午”。

端午節的來歷簡介 端午節的簡短由來

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是龍的節日,自他作出論證後,學術界大多沿用此說。在《端午考》一文中,他列出了有關典籍一百零一條記載;在《端午的歷史教育》一文中,他從節日的競渡和吃粽子都與龍有關,進而推論端午是龍的節日。

端午節的來歷簡介 端午節的簡短由來 第2張

“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簡介 端午節的簡短由來 第3張

內容主要有:女兒回自己的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最終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