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害有哪些特點 地震的成因

1、突發性:地震災害一般是突發的。一般是在平靜的狀況下突然發生的自然現象。可預見性不強,目前也沒有誰能夠精準的預測地震是否發生。強烈的地震一般是在幾秒內或者及時秒內就會突發,可以說是頃刻之間就能讓大地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成片性:一般一次地震,不是一個地方單一發生,一般是成片成縱的,根據地震活動呈縱向推進,以震中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帶來的毀滅性也是成片的。

3、破壞性:地震發生後,都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假如是陸地上的地震,可能會造成山崩地裂,山體滑波,房屋垮塌等。假如是海洋上的地震,可能會引起海水倒流,海嘯等。無論哪裡發生了地震,破壞性都會很強。

4、續發性:一次強震,不但會直接造成建築物、橋樑、工程設施的破壞或者人員的傷亡,往往還會引發一些次生災害,比如可能誘發海嘯、水災、火災、泥石流、滑坡、放射性汙染、細菌感染等。

5、毀滅性:震級強的地震發生後,發生地震的區域幾乎會被毀於一旦,帶來的危害也是毀滅性的,用生靈塗炭來形容一點不為過,房屋倒塌,人員傷亡,細菌感染都是很常見的。無論是給人類,還是給自然都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地震災害有哪些特點 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成因

地球表層的岩石圈。地殼岩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就叫地震。

由於地質構造活動引發的地震叫構造地震;

由於火山活動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固岩層(特別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種及其普通和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由於地殼構造的複雜性和震源區的不可直觀性,關於地震特別構造地震,它是怎樣孕育和發生的,其成因和機制是什麼的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但目前科學家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

由於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說岩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殼構造運動。關於地殼構造和海陸變遷,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先後形成了不同的假說、構想和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又稱新全球構造學說,則是形成較晚(上世紀60年代),已為廣大地學工作者所接受的一個關於地殼構造運動的學說。

地震災害有哪些特點 地震的成因 第2張

  地震有哪些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現的可能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的各種徵兆稱作地震前兆。大體有兩類:

 1、微觀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覺察,須用儀器才能測量到的震前變化。例如,地面的變形,地球的磁場、重力場的變化,地下水化學成分的變化,小地震的活動等。

2、巨集觀前兆

人的感官能覺察到的地震前兆。它們大多在臨近地震發生時出現。如井水的升降、變渾,動物行為反常,地聲、地光等。

①地下水異常

a、水位、水量的反常變化。如天旱時節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豐水季節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斷流。有時還出現井水自流、自噴等現象。

b、水質的變化。如井水、泉水等變色、變味(如變苦、變甜)、變渾,有異味等。

c、水溫的變化。水溫超過正常變化範圍。

d、其他。如翻花冒泡、噴氣發響、井壁變形等。

②生物異常

動物是觀察地震前兆的“活儀器”,它們往往在震前出現各種反常行為,向人們預示災難的臨近。已發現有上百種動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現,其中異常反應比較普遍的有20多種,最常見的動物異常現象有:

驚恐反應:如大牲畜不進圈,狗狂吠,鳥或昆蟲驚飛、非正常群遷等。

抑制型異常:如行為變得遲緩,或發呆發痴,不知所措;或不肯進食等。

生活習性變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動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動等。

③電磁異常

電磁異常是指地震前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日光燈等出現的失靈現象。最常見的是收音機的失靈、手機訊號減弱或消失、電子鬧鐘失靈等現象。

④地聲

臨近地震發生前,往往有聲響自地下深處傳來,這就是“地聲”。地聲一般出現在震前幾分鐘、幾小時、幾天或更早;以臨震前幾分鐘出現得最多。

地聲的聲響與平日人們熟悉的聲音不同且多種多樣。如:“猶如列車從地下賓士而來”“似採石放連珠炮般的聲響”“類似於機器轟鳴聲”“狂風呼嘯聲”“石頭相互摩擦聲”等等。但是,有時地聲也不易與遠處傳來的風聲、雷聲、機器轟鳴聲等相鑑別。

 ⑤地光

地光也是臨震前的一種巨集觀現象,中國已在多次地震前觀測到,它們一般出現在臨震前或震時,也有出現於震前數小時或更早的。

地光的顏色很多,有紅、黃、藍、白、紫等,有的也像電火光。它們的形狀各異,有帶狀光、片形光、球狀光、柱狀光、火樣光等。地光出現的時間一般很短,所以不易觀測。鑑別地光也有一定難度,因為它的形狀和顏色有時也與電焊光、閃電等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