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 中國漢字的演變順序

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為: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這七種字型被稱為 “漢字七體”。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 中國漢字的演變順序

漢字有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大致是:商代之前為起源史,殷商甲骨文為成熟期。此後出現一系列演化,特別是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型,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楷書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被美術化成為「宋體字」,後有模仿宋體字而來的仿宋體,大體就是我們今天所用字型。

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 中國漢字的演變順序 第2張

漢字演化各階段的特點:

1、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

2、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金文有粗而寬的筆畫,點畫圓渾,金文比甲骨文更規範。

3、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體趨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勻稱。

4、小篆:李斯按照秦國的文字標準,對漢字進行整理簡化,在全國推行,這種新字型叫小篆。

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 中國漢字的演變順序 第3張

5、隸書:篆書筆畫圓轉,符號性顯然大加強。小篆文字規範了,但書寫不方便,民間流行一種更簡單的字型,叫隸書。

6、楷書:漢朝後期,隸書又演變為楷書。字形結沒有什麼變化,書寫更為簡便

7、草書:草書特徵是筆畫連帶、結體簡約、字形奔放。

8、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字型,比楷書簡便,且比草書易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