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哪裡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哪裡故事主人公是誰

“望洋興嘆”出自戰國時期的《莊子·秋水》。《莊子·秋水》是《莊子》外篇的內容,這篇文章的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篇強調了事物本身的相對性和認知過程的變異性。望洋興嘆比喻因眼界大開而驚奇讚歎。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哪裡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哪裡故事主人公是誰

《莊子·秋水》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哪裡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哪裡故事主人公是誰 第2張

譯文

秋天按時到來,千百條河川都奔注入黃河,大水一直浩瀚的流去,遙望兩岸洲渚崖石之間,辨不清牛馬的外形。於是乎,河伯(黃河之神)便欣欣然欣然自喜,以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這裡了。他順著水流向東走,到了北海(今為渤海)。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哪裡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哪裡故事主人公是誰 第3張

他向東遙望,看不見水流的盡頭。於是,河伯才改變了他的神態,茫然地抬頭對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說:俗語說: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沒人能趕上自己了。這正是說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