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姓的來源 複姓的來源

複姓的來源較多,從官名來的,如太史、巫馬、樂正等;以封邑命名的,如令狐、羊舌、段乾等;有些以居住地而來的,如東郭、南郭和閭丘等。有些由職業而來,如漆雕等;也有如公良、公羊和顓孫等以先祖名字而來的。像公孫、仲孫由爵系而來,叔孫由族系而來。有些則源於少數民族改姓,如拓跋姓和尉遲、万俟等,也有以物品名稱而來的穀梁姓,甚至有如赫連這樣自創的姓氏。

複姓的來源  複姓的來源

有的用官職名稱作姓。比如,“司”是主持的意思。司空,專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設;司寇,掌管治安;司馬,是軍事長官;司徒,主管教育民眾和行政事務,職位相當於宰相。

複姓的來源  複姓的來源 第2張

有的以國名作姓。周朝有個鍾離國,春秋時被楚國吞併,國人就用“鍾離”作姓;春秋時有個國家叫淳于,後來被別國滅掉,他們的子孫就用“淳于”作姓。

複姓的來源  複姓的來源 第3張

有的把國名、地名結合起來作姓。商紂王有個叔叔叫箕子,他經常勸商紂王不要貪圖享受,要把精力放在治理國家上。紂王非但不聽,反而把他關起來。周武王滅商以後,把箕子放出來,還要封官。但箕子不願做周的臣子,來到遼東,建立了朝鮮國。他的子孫有個封地在“於”這個地方,於是就從國名、地名中各取一個字合為“鮮于”用來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