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翻譯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原文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翻譯:千里馬值得稱讚的不是它的氣力,而是它的品德。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出自《論語·憲問》,共計44章,主要內容有:作為君子必須具備的某些品德;孔子對當時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所發表的評論;孔子提出“見利思義”的義利觀等。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翻譯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原文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原文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原文翻譯

孔子說:“千里馬值得稱讚的不是它的氣力,而是它的品德。”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原文註釋

驥:千里馬。古代稱善跑的馬為驥。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原文賞析

孔子重視個人修養,認為道德是一切行為的基礎。在這裡,孔子以馬為喻,指出千里馬雖然善跑,但是被人們稱道的不是善跑的特性,而是有馬德。而一個人能被當作人才為人稱道,很大程度上也要取決於其品德是否高尚,而不是看其是不是有能力。

一個人可以沒有才能,但是不能沒有德行。一個人可以沒有知識,但不能沒有道德。德,就如同個人素質的基石,只有先把品德修養好了,這才算是打好了基礎,之後才可以進行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道德基礎沒打好,就去培養各種各樣的才藝,那就如同地基沒打好就建起了高樓一樣,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翻譯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原文 第2張

《論語》創作背景

《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論語》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論語》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