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詞張敬忠古詩意思 邊詞張敬忠古詩的意思

邊詞張敬忠古詩意思:五原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二月之間,垂楊尚未發芽。黃河岸邊。如今開始冰雪消融。長安城裡,卻正當落花時節。此詩將邊塞風物荒涼的景象與長安城暮春景色進行對比,表達了戍守荒寒北邊的將士對帝京長安的懷念,亦蘊含著對邊塞風物的欣賞。全詩言辭淳樸,行文從容,風采天然。

邊詞張敬忠古詩意思 邊詞張敬忠古詩的意思

  《邊詞》原文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邊詞》註釋

1、五原: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張仁願任朔方總管時為防禦突厥而修築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就在其西北。舊來:自古以來。

2、未掛絲:指柳樹還未吐綠掛絲。

3、即今:如今,現今。冰開日:解凍的時候。⑷長安:在中國陝西的西安和咸陽附近。

  《邊詞》賞析

《邊詞》首句中的“五原”一帶地處塞漠,北臨大磧,氣候嚴寒,風物荒涼,春色姍姍來遲,所以說“五原春色舊來遲”。著“舊來”二字,不但見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而且表明詩人對此早有所聞。這一句是全篇總冒,以下三句即對春色之來遲進行具體描繪。

“二月垂楊未掛絲。”仲春二月,內地已經是桃紅柳綠,春光爛漫,這裡卻連垂楊尚未吐葉掛絲。柳色向來是春天的標誌,詩人們總是首先在柳色中發現春意,發現春天的腳步、聲音和身影。

抓住“垂楊未掛絲”這個典型事物,便非常簡括地寫出邊地春遲的特點,令人宛見在無邊荒漠中,幾株垂柳在凜冽的寒風中搖曳著光禿禿的空枝,看不到一點綠色的荒寒景象。

三四兩句仍緊扣“春遲”寫邊地風物,卻又另換一副筆墨。通過五原與長安不同景物的對照,來突出強調北邊的春遲。第二句與三四兩句之間,包含著一個時間的差距。河畔冰開,長安花落,暗示時令已值暮春。

在荒寒的北邊,到這時河冰剛剛解凍,春天的腳步聲雖已隱約可聞,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卻仍然未能望見,而皇都長安,這時早已奼紫嫣紅開過,春事闌珊了。這個對照,不僅進一步突出了邊地春遲,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邊的將士對帝京長安的懷念。

邊詞張敬忠古詩意思 邊詞張敬忠古詩的意思 第2張

  《邊詞》創作背景

《邊詞》載於《全唐詩》卷七十五。此詩當為張敬忠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前後在邊塞軍中任職時所作。據《新唐書·張仁願傳》記載,神龍三年,張仁願任朔方軍總管時,曾奏用當時任監察御史的張敬忠分判軍事。《邊詞》大約就是張敬忠在朔方軍幕任職時的作品。

  《邊詞》作者介紹

張敬忠,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京兆(今陝西西安)人。中宗時任監察御史。神龍三年(707),入朔方軍總管張仁願幕,分判軍事。約睿宗時,為司勳郎中,遷兵部侍郎。

玄宗開元七年(719),拜平盧節度使。後歷任河西節度使、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節度使、河南尹、太常卿等職。《全唐詩》僅錄存其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