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湯蹈火的故事 赴湯蹈火的故事典故

赴湯蹈火的故事:西漢時,漢景帝非常尊重晁錯,對其言聽計從。晁錯主張削弱諸侯王,加強中央集權,被許多諸侯懷恨在心。後來,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等人聯合起兵反叛,把矛頭對準晁錯。晁錯的父親叮囑兒子要明哲保身,晁錯卻勸說父親,為了國家利益,就算赴湯蹈火,他也心甘情願去做。後來,景帝為了緩和危局,把晁錯處死了。

赴湯蹈火的故事 赴湯蹈火的故事典故

赴湯蹈火的意思

赴湯蹈火的意思是不留餘力地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氣,比喻奮不顧身。赴湯蹈火一詞出自《荀子·議兵》:“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也可以見於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赴湯蹈火,同死同生。”

赴湯蹈火的故事 赴湯蹈火的故事典故 第2張

赴湯蹈火的典故

西漢時,晁錯曾是太子劉啟的老師。劉啟即位後,升任晁錯為史大夫。由於漢景帝非常尊重晁錯,對晁錯的話是言聽計從。晁錯主張削弱諸侯王,加強中央集權,使許多諸侯懷恨在心。其中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等人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兵反叛,把矛頭直接對準晁錯。景帝為了緩和危局,竟把晁錯處死了。晁錯曾說:對能打勝仗和堅守城池的人要提拔;對攻破敵陣的人要獎勵。這樣將士才能奔赴湯池,投人烈火也在所不惜。這個成語比喻奮不顧身,不畏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