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糉子的來歷是什麼

糉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根據地區不同,糉子的餡料以及口感也有各式各樣的不同,總得來說可以分爲甜口和鹹口,滿足不同人羣的喜好。不過雖然端午節有吃糉子的風俗,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吃糉子的來歷是什麼。那麼吃糉子的來歷是什麼呢?

吃糉子的來歷是什麼

1、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滅亡之際,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當地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到汨羅江憑弔,並划船往江裏扔飯糰、雞蛋等食物,避免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此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風俗,用來紀念屈原。

2、從糉子的餡料來看,我國北方地區多包小棗,而南方地區更是極爲豐富,有包豆沙、火腿、鮮肉、蛋黃等等,而吃糉子的風俗,在我國更是千百年來盛行不衰,就算不是端午節,也有很多人喜歡食用。

關於吃糉子的來歷是什麼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