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愛梵高》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至愛梵高》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至愛梵高》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至愛梵高》的觀後感(一)

文森特·梵高——荷蘭後印象派代表性畫家,這位繪畫天才,在年僅37歲時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後人通過《至愛梵高》這個影片,從梵高逝世一年後開始,青年阿爾芒帶著一封梵高給提奧的信,詢問梵高畫過的人們,試圖揭開梵高的“自殺”之謎的故事重新向世人展示了梵高的一生。

至愛,梵高!以油畫展現文森特梵高的一生。我想,這是最好的方式了吧。梵高用黃,如火焰一般的亮黃;梵高用藍,大海一般的深藍。創作著絢麗又沉靜的油畫,如他的一生。

致愛,梵高。當他看到自己的畫受到這麼高的讚譽,一定會感動得熱淚盈眶吧。終於證明了自己時,他會多激動呢?但我們和他終究是沒有等到這一刻了。他走了,也再也沒有回來過。影片中最讓我心痛的是,當一位母親從教女孩畫雞的梵高懷中抱出孩子時,梵高無助的說了兩遍“Sheis no trouble,she is no trouble。”也許他不知道眾人認為他是瘋子吧,又或許他只是不想一個人面對喧囂的酒吧。他是有多麼孤獨啊!荒涼的一生中,只有弟弟還支援他。就連這種唯一的溫情,也幾乎被愧疚埋沒。對弟弟的內疚,父母雙亡,身在異鄉又被欺凌的梵高內心的痛苦令人無法想象。所以當梵高臨死前,他說“也許這對所有人都好。”他究竟對生活有多絕望,對自己有多失望,才會說這樣的話?他真的不知道,他的畫今後激勵了多少人,感動了多少人。

至愛,梵高!有人說影片講的是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不贊同,他的畫與感情流傳千古,但我也不想評價,我不想斷定一個悲劇畫家的逝去值不值得。無論他是自殺還是他殺,他的曇花一現極為淒涼但也是必然的。為什麼?因為他的苦難和內疚,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人所能承受的。而我們怎麼能殘忍到在熒幕前祈求,他帶著痛苦艱難地活下去,只為我們再畫出一幅幅畫呢?我們不應該嘆息他不愛護自己的生命,而是應該仔細的想想,我們真的要等到下一個天才被冷落被埋沒後,再一次嘆息嗎?他仰望星空,他輕觸畫板。世人不明白,他眼中的光芒不是癲狂。那是最美麗的星光。他望向日葵,他拂畫筆桿。世人不理解,他對黃色的愛不是偏執。那是璀璨綻放的陽光。他的藍黃,他的微笑。世人不知道,他的生命不是無為的禍害。那是永不終結的奇蹟。

《至愛梵高》的觀後感(二)

坐在電影院裡看《至愛梵高》這部電影時,我再一次看到了我摯愛的那幅畫———《星空》。

我第一次看到梵·高的《星空》是在二年級,我覺得《星空》顏色絢麗,畫面好看,並不能理解為什麼它能夠成為世界名畫。

第二次與它見面是在一本書上,我細細地端詳起來:那幅畫不大,整個畫面的主色調是藍綠色,細長的曲線與破碎的短線交疊運用,製造出令人眩暈的視覺體驗,有種要被捲進去的感覺。畫面中,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鮮明的對比。巨大的天空中,火紅的星雲如一團團正在燃燒的烈火,雲被風吹成了一團一團濃濃的似白煙狀的氣體,縈繞著整個天空。我似乎感覺到自己就在這幅畫裡,乘著雲,繞著星星不停地遊蕩。

彎曲抽象的松樹高聳入雲,輕微上斜的山坡前有一個小村落,一排排房子如一家人似的緊緊挨在一起,格外溫馨、安寧。

還記得第三次看到它是在美術課上,老師讓我們模仿星空。我呆呆地望著這幅畫,慢慢地,我感覺到天空在不停地流動,星星忽明忽暗,流進我的眼睛,映在我的心中。自然的,手中的筆也慢慢勾勒出這幅畫輪廓。

這部關於梵·高的電影,使我對梵·高又有了新的認識,對《星空》有了新的見解。有人說,《星空》完全是梵·高的想象,可在我眼裡星空就是如此。梵·高的一生痛苦、絕望。我想,他在仰望天空時,眼裡是盈著淚水的。他用粗線表示自己對解脫憂愁的渴望,不安的雲,不安的星星體現了梵·高急躁不安的心。但是淡淡的藍綠色又表現出一顆嚮往光明、渴望自由的心。那一個小小的畫框裡,包含了梵·高的一生。

我深深地沉迷於這幅畫,梵·高那極強的表現力不僅畫出了自己心中的星空,也畫出了我心中的星空。在夜深人靜時,我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出這幅畫,在我眼前呈現的天空也是如此夢幻,彷彿置身在畫裡。

天色暗了下來,星星要露臉了,但風把雲吹得到處飄,只能從空隙中透出一點點的亮光。村落、山坡、柏樹,都成了巨大天空中的剪影,映在每個人的眼裡,永遠定格在這一瞬間。

《星空》這幅畫是我成長中的摯友,我永遠不會忘記它的模樣,它在我心中永存。它時刻提醒著我向往光明、渴望自由。

《至愛梵高》的觀後感(三)

走進電影院觀看了這部被稱之為世界首部油畫的電影《Loving Vincent》,整部影片是由125位世界頂級藝術家,歷時7年,手繪6.5萬幅油畫,以每秒12幅的頻次來進行播放的,這部電影採用了既費時又費力的手繪油畫方式,以梵高120多幅原作和800多封信件為基礎,儘可能真實的向觀眾們還原了這位荷蘭後印象派大師梵高的一生。

影片開頭以郵差的兒子阿爾芒為將梵高生前的一封書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引發出對梵高精神世界及對其最終死亡原因的探尋。梵高是繪畫上的天才,但遺憾的是他的創作生命是如此短暫,短暫到他超前的繪畫意識在死後才被尊崇,這與他生前的窘迫成了鮮明的對比,梵高一生創作了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這位年輕高產卻又早逝的畫家生前沒有得到應有的讚美而被周圍的人認為是個不正常的瘋子,但諷刺的是,後世備受推崇的畫作恰恰創作於他當時修養的精神病院。梵高生前所有的經濟來源都來自於他一生的知己及堅定的崇拜者——他的弟弟提奧。

死前的幾天,他與加歇醫生發生了爭吵,怒不擇言的加歇醫生所說的話使得梵高知道弟弟的近況,敏感的梵高認為自己是弟弟的負累,在幾天後開槍自殺,在死前他說如果他也能夠融入他們該有多好。

梵高大師的心裡一直是孤獨的,他渴望著能夠融入這個世間,希望被人認同,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但遺憾的是在那個時代雖然世界之大但他終究沒有找到……其實從梵高幼年的經歷不難看出他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然而一次次努力失敗後,父母失望無奈的眼神,使得他變得越來越敏感內向,慢慢的也不再期待,在他27歲“高齡”開始學習繪畫時,他找到了與自己溝通的方式,他將心中所有的嚮往與期待都傾盡在畫作之中。

梵高大師的生活在遇見了繪畫後發生了奇妙的變化,所有的心情及想法全部都融入了繪畫之中,他是一個自學成才者,在那個年代,從世俗的角度講,他是一個生活上的失敗者;但在後世的評價中普遍認為他對藝術的發展有著獨特的貢獻。梵高的死亡一直是個謎,可以說至今無人知道他究竟是怎麼樣死亡的?有說自殺的,也有說是他殺的。他的藝術生命在將要大放異彩之時戛然而止確實是藝術史上的遺憾,無人知道死前的梵高大師究竟在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