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下一句是什麼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什麼

一、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什麼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於足下。這兩句話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意思是走一千里的路程,是從腳下邁出第一步開始的,告訴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頭做起、從細微之事做起,只有開始並堅持下去才能成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前面還有兩句話,它們是“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這三句話構成了排比句式,無論是大樹、高臺,還是遠行,都需要從萌芽、累土和勇於邁出第一步開始。

千里之行下一句是什麼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什麼

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出處

東漢時期,有個人叫陳藩。據說在十五歲的時候,他個人住在一個院子裡研讀詩書。有一天,他父親的一個朋友來看他,名叫薛勤。薛勤看到院子裡雜草叢生、垃圾遍地,有些不高興,於是教育陳藩,說:“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院子打掃一下?”

陳藩當即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一間小屋我就不掃了。”薛勤非常吃驚,覺得這小子雖然年少,但是志向如此遠大!他在感嘆之餘,也勸誡陳藩,說:“有遠大的志向是好事。但是,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你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自己安頓好,以後才能把整個天下治理好。”

當時的朝政比較混亂,外有外戚作亂,內有宦官弄權。陳藩立下“掃除天下”的巨集願,並非隨口一提,而是用自己的一生來朝這個目標奮鬥。在漢朝,中國還沒有科舉制度,朝廷選拔官員靠“舉孝廉”,誰的名聲好,德行好,公認的學問大,朝廷就選拔他做官。陳藩聽從薛勤的勸誡,認認真真讀書,從身邊人、身邊事上吸取學問。二十出頭,就被朝廷選用。

他曾經被安排到一個小地方做一個小小的縣令,這跟他掃天下的巨集圖偉業相隔甚遠,但是他沒有掉以輕心,沒有不把治理一縣之地當作一回事,而是殫精竭慮整頓地方,教化民生,把這個縣治理得井井有條,並且在任縣令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實際有用的工作經驗。他在任期內政績顯著,沒多久就被皇帝召回京城,任命為尚書。此後他無論官任何職,始終做好分內之事,同時心念天下。最終,他官至太傅,成為朝廷重臣。

千里之行下一句是什麼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什麼 第2張

身居高位之後,他開始努力實現“掃天下”的志願。比如做到太尉時,皇帝寵信蘇康、管霸兩個宦官。兩個宦官得勢,不住排擠忠良大臣,許多忠臣都被害,群臣敢怒不敢言。陳藩在朝堂之上,堅決為被害官員申冤,痛斥宦官胡作非為。宦官痛恨陳藩,企圖陷害他,但是因為顧忌他的名望太大而不敢動手。在朝綱崩亂之際,他勇敢地同位高權重的奸佞之臣做鬥爭,掃除奸黨,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東漢動盪百餘年而未滅亡,陳藩的功勞最大。

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賞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說實現目標要從眼前小事著手,如果不能行動起來、勇敢邁出第一步,然後堅持不懈地去做,那麼實現理想只能是一句口號或者是空談。

換個角度來看,老子提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個觀點,其實也是在闡述一個主張,即謹小慎微、防微杜漸、慎始慎終。處理問題或治理國家時,都要在問題或動亂髮生之前把它處理好,以免產生嚴重後果。

任何事情的發生、發展都是有一個過程的,我們要在小事和一點一滴中做起,而發現問題也要從細微之處甚至是未發生之前就要做好預防。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想法就立刻去做,只有行動起來才會離目標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