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涼粉”被訴侵權 原告多年屢提同類訴訟

韓先生做了多年的餐飲業,前些年,他在成都的寬窄巷子裡開設了一間以四川風味為主的小吃店。沒想到的是,韓先生店裡售賣的“傷心涼粉”讓他在2022年4月成為了被告,並被索賠8.65萬元。原告是“傷心涼粉”商標持有人林元美。

“沒想他們直接註冊了‘傷心涼粉’這個商標。”在韓先生看來,傷心涼粉如同回鍋肉一樣,僅僅是一道菜而已,他認為原告的訴訟有“碰瓷式維權”的嫌疑。

該案歷時一年有餘,在近日迎來終審判決。法院認為,韓先生對於“傷心涼粉”的售賣並非商標性使用,無攀附商標的故意,不構成商標侵權。紅星新聞記者採訪獲悉,該案之外,近年來原告曾提起多個同類訴訟,均勝訴獲賠,該案是首個敗訴案件。

“傷心涼粉”被訴侵權 原告多年屢提同類訴訟

小吃店賣“傷心涼粉”成被告

韓先生的小吃店位於窄巷子中段,人流量大。從店門進入,櫃檯上擺滿了缽缽雞、蛋烘糕、炸串兒等各類小吃。韓先生回憶,法院傳票是去年4月收到的,對方並沒“打任何招呼”。拿到傳票當天,他便將店內與“傷心涼粉”有關的都下架。事後,他出庭時才知道,被告在訴訟開始之前,已經到該店進行了取證。

一審判決書記錄,2022年4月8日,在公證員陪同下,原告到韓先生的店內進行證據保全,消費12元買了一碗涼粉。當時店門前的展示牌中寫有“中華老字號”字樣,並依次排列“缽缽雞”“傷心涼粉”“韓包子”“蛋烘糕”“糖油果子”六塊大小、顏色一致的標牌,店內展示牌中寫有“傷心涼粉12元”字樣。

11月3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這家店招為“蜀趣小碗集”的店,門前“傷心涼粉”標牌已被取下,此前選單中的“傷心涼粉”換為了“蜀趣黃涼粉”,全店已找不出“傷心”元素。

記者粗略統計,僅寬窄巷子內就有十餘家小吃店,在記者走訪的7家店中,有6家售賣“傷心涼粉”,部分店鋪標註有“老成都傳統名小吃”“老成都名小吃”等字樣,並將“傷心涼粉”打在了顯眼位置。

“傷心涼粉”被訴侵權 原告多年屢提同類訴訟 第2張

韓先生坦言,應訴最初心裡是沒底的,因為他查到,多年前對方曾以同樣方式起訴了成都錦裡一家小吃店,最終對方賠了2萬元。但隨著證據收集的深入,他開始對案件有了信心——他發現“傷心涼粉”並非對方獨創,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清光緒年間,在被商標註冊前便已是聞名四川的特色傳統小吃。

作為韓先生的代理律師,四川擴信律師事務所陳浩然律師介紹,經查詢,早在1993年出版的《安嶽縣誌》中就記載,“傷心涼粉”產生於清朝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由安嶽縣周禮鄉孫炳之命名,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因涼粉的佐料麻辣味大,使顧客吃完後鼻涕眼淚直流,貌似傷心,故名“傷心涼粉”。同時,多個版本的《安嶽年鑑》均記載,“傷心涼粉”起源於資陽市安嶽縣周禮鎮。同時,“傷心涼粉”已作為“四川名小吃”“成都小吃”進行宣傳推廣,併入選《四川省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名錄(第二批)》,其製作技藝入選《資陽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此外,大量報紙期刊、專業書籍、新聞報道、網路媒體、電視節目等均顯示“傷心涼粉”為一道美食小吃或菜品名稱。

陳浩然律師認為,從以上這些資料來看,“該商標的先天顯著性弱、後天顯著性已明顯下降且有通用名稱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