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休是怎麼來的 為何要調休

1999年,出於促進消費和旅遊的考量,國務院修改了節假日製度,出臺了大名鼎鼎的“七天樂”制度,也就是春節、國慶節、勞動節開始跟前後的雙休拼在一起,從而連休七天。這就是調休的由來,放假的初衷可能並不是休息,而是鼓勵人民旅行,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則是鼓勵人民消費,拉動內需。

調休是怎麼來的 為何要調休

調休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放假調休是2008年興起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7年12月14日新修訂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傳統節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節日。

自2008年開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節日,分別為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勞動節、中秋和國慶節,全民公休節日的假期通過調整雙休日來集中休假,休假時段每年由國務院釋出。

事實上,調休制度的發明與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有很大關係,歷史上第一次調休的時間是在1999年後,當時國內的固定假期除了雙休外依舊只有4個,民眾口袋裡雖然有錢,但沒太多時間花,為了刺激經濟,當時就有人提出了將雙休與假期拼在一起,實行長假制度。

調休是怎麼來的 為何要調休 第2張

調休為什麼不取消

調休制度的初衷不僅是為了讓大家有更連貫的休閒假期,也是為了在亞洲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拉動內需、刺激消費,調整經濟結構,特別是為了促進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增加旅遊、交通、住宿餐飲等第三產業的比重。不過集中性的休假安排人為創造出了旅遊的淡旺季,導致旅遊市場供需結構失衡,假期旅遊景區人滿為患、資源不足,平日裡卻門可羅雀、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