鮐背之年該怎樣解釋 鮐背之年該怎樣解釋呢

鮐背之年意思是古人九十歲的別稱。年齡的別稱有: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垂髫(幼年兒童)、豆蔻(女子十三歲)、及笄(女子十五歲)、加冠(男子二十歲)、而立之年(三十歲)、不惑之年(四十歲)、半百之年(指五十歲)、花甲之年(六十歲)、古稀之年(七十歲)。

鮐背之年該怎樣解釋 鮐背之年該怎樣解釋呢

      關於鮐背之年

鮐,原指鮐魚。由於老年人背部的褶皺如同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鮐背並非指”鮐魚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鮐魚(的老人)“,進而泛指老人。

鮐背之年該怎樣解釋 鮐背之年該怎樣解釋呢 第2張

該用法出自《詩經·大雅·行葦》,另見於《愈膏肓疾賦》《東門行寄陳氏》等文。此外,辭書《爾雅·釋詁》《揚子·方言》《說文解字》均對這一用法有所解釋,尤其《釋名·釋長幼》一篇,明確指出,”九十曰鮐背“。

鮐背之年該怎樣解釋 鮐背之年該怎樣解釋呢 第3張

      鮐背之年的出處

《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耇、老,壽也。語出《詩經·大雅·行葦》:“黃耇臺背,以引以翼。”此外,鮐在代稱年老之人時,還可組詞:鮐顏(老邁的容顏),鮐稚(老幼);鮐叟(老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