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遺址在哪裡 元上都遺址在哪個省

元上都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上都鎮。元上都遺址始建於蒙古憲宗六年(1256年),總佔地面積達250平方千米;是中國歷史政權元王朝的首都遺址、蒙元文化的發祥地,蒙元王朝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及對外交往中心。元上都遺址主要由宮城、皇城、外城、關廂、寺廟、墓群、水利工程等遺存組成,以宮殿為中心,呈分層、放射狀分佈。

元上都遺址在哪裡 元上都遺址在哪個省

元上都是誰建的

元上都由成吉思汗之孫、元世祖忽必烈於1256年命人所建,歷時3年完工,初名開平府,後幾經改擴建。一直到元朝末年,元上都始終是元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元朝的十一位皇帝每年夏季有近半年的時間在元上都處理國事,接受外國使節和蒙古宗王的朝覲。這十一位皇帝中有六位的登基大典是在元上都舉行。這一時期的元朝,疆域遼闊、空前強盛,成為蒙古汗國的鼎盛階段,開創了中國古代史和世界遊牧民族史的新紀元。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監國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第五任可汗,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統一全國後,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馬,後阿合馬獨擅朝政。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此後,忽必烈又先後任盧世榮、桑哥專理財政,都以失敗告終。同期,忽必烈接連派遣軍隊遠征日本、安南、占城、緬甸與爪哇,都遭到失敗。但抗擊海都、篤哇等西北諸王的侵擾和平服東北諸王乃顏叛亂,具有一定積極作用。

元上都遺址在哪裡 元上都遺址在哪個省 第2張

元上都遺址的歷史

蒙古憲宗元年(1251年),蒙哥汗在漠北即位,命其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忽必烈南下駐帳於灤河上游的金蓮川地區,建立有金蓮川幕府。

蒙古憲宗六年(1256年),忽必烈命近臣劉秉忠於桓州城東、灤水北岸建城,初名開平府。

蒙古憲宗九年(1259年),開平府城池竣工。

元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開平府。

元中統四年(1263年),詔改開平府為上都,古稱上京。

元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建大都城,為冬都,確立有兩都巡幸制度,上都為夏都。

元大德二年(1298年),元代科學家郭守敬設計修建有鐵幡竿渠。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重修上都穆清閣。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紅巾軍攻陷上都城,宮闕城池毀於兵火。

明初,元上都舊址設有開平衛治所。

明宣德時期,開平衛治所南徙獨石,舊址成為廢墟。

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部門修復元上都遺址皇城城牆300餘米,填平遺址內菜窖、人工渠等設施,關閉了遺址內通行的公路。

2011年7月15日,元上都遺址正式對外開放。

元上都遺址的歷史意義

元上都遺址融合了蒙古文化、華夏文明,記錄了人類歷史上一段重要的文明階段;儲存良好的宮城、皇城、外城城牆、整齊對稱的街巷、錯落有致的建築遺蹟、自然生態良好的草原共同構成了元上都這座大型古代都城遺址,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是中華文明和遊牧文明交融程序中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