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在古詩中的意象 白露在古詩中的意象是什麼

“白露為霜”意象:將整首詩歌籠罩在感傷的意境之中。白露,是典型的秋季節令,反映了自然界的氣溫變化,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據元人吳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節氣。進入白露節氣,初秋殘留的暑氣逐漸消散,陰寒之氣上升,天氣漸漸轉涼;白天有陽光尚還熱,但夜晚已略有涼意。

白露在古詩中的意象 白露在古詩中的意象是什麼

唐代詩人杜甫在《月夜憶舍弟》一詩中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陽氣在夏至達到頂點後,物極必反,陰氣也漸漸興起。歲時節氣到了白露,天氣開始轉涼。

唐人白居易《涼夜有懷》詩云:“清風吹枕蓆,白露溼衣裳。好是相親夜,漏遲天氣涼。”寫出了白露節氣的兩個特點:涼爽的秋天已到來,夜間草木出現露水。晝夜溫差加大,凌晨草木之上水珠凝結。

二十四節氣到秦漢方最終確立,但白露在先秦時期就已入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古往今來絢麗的詩行,由此鋪陳開來。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這時的“白露”充滿詩意,宛如荊釵布裙、淡雅從容的姑娘。可是,白露時節,若是隻有靜穆豈不是太單調了?頸聯,杜甫的“憑案觀魚戲”可比百年之後,東坡的“倚杖聽江聲”要顯得瀟灑多了。詩人下馬駐足,賞玩魚嬉,從下句看來應屬實景描寫,未用曲筆,卻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莊子·秋水》中那段“子非魚,安知魚”的經典橋段。可用在此處,此情此景,是詩人的賞心悅目,又何嘗不是詩人的憶昔憐己呢?

白露在古詩中的意象 白露在古詩中的意象是什麼 第2張

白露的寓意是什麼

白露就是指天氣轉涼溫度降低後,水汽在地面或者是近地物體上凝結而形成的水珠,例如草木早晨會披上露水。 時至白露,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加上太陽直射點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光照強度減弱,地面輻射散熱快,所以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天氣漸漸轉涼,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有什麼含義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白露節氣的含義是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指令。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白露節氣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是秋季由熱轉涼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