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發聲器官在哪裡 鳥的簡介

鳥的發聲器官在哪裡

鳥的發聲器官位於氣管與支氣管交界處,由若干個擴大的軟骨環及其間的薄膜“鳴膜”組成。通過氣管內衝出的空氣,使鳴膜等振動而發聲。某些鳥類的氣管兩側附有特殊的肌肉,稱為鳴肌,可以控制鳴管的伸縮,從而調節進入鳴管的空氣量和鳴膜的緊張度,改變其鳴叫聲。不同種類的鳥,鳴肌數目及功能也不同。

鳥的發聲器官在哪裡 鳥的簡介

  鳥的簡介

鳥是飛禽的總稱,是適應於陸地和空中生活的高等脊椎動物。長羽毛,能維持身體的恆溫;胸部有突起的龍骨突,全身骨骼多空隙,內充氣體,故身體輕便;前肢成翼,後肢行走,多數能飛行,活動範圍廣泛,也有的翼退化,而不能飛行,活動區域相對較小,如鴕鳥企鵝及多數家禽等。

角質喙,沒有牙齒,有些鳥種具有遷徙行為。大大提高了雛鳥的成活。鳥類能築巢、孵卵、育雛,還有遷徙的習性。種類和數量很多,蹤跡遍佈全球。有的鳥類一年四季在它的生殖地區內生活、繁殖,不因季節變化而遷徙,稱為“留鳥”;還有些鳥類每年春季由南向北、深秋由北向南按時遷徙,這種鳥叫“候鳥”。

鳥類與人類關係密切。家禽可提供肉、蛋;一些益鳥可消滅害蟲和鼠類,保護農作物及林木,如燕子、貓頭鷹等;有些鳥可供觀賞。為保護生態環境,要愛護益鳥,禁止捕殺。

  鳥綱分類

全世界現存的鳥類已知有9020多種,我國有1400多種。根據鳥的形態和結構特徵可分為2個亞綱:古鳥亞綱和今鳥亞綱。古鳥亞綱(Archaeornithes)的種類早已滅絕,只有化石標本,稱始祖鳥(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是從古爬行類進化到鳥類的中間型別。

今鳥亞綱(Neornithes),又稱新鳥亞綱,可分為齒頜總目、平胸總目、企鵝總目和突胸總目共3個總目,除齒頜總目(如黃昏鳥)、爬行動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特性上比兩棲類更完善,因而在中生代曾盛極一時,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體型及生活方式各異,佔領了陸地的各個角落,故該地質年代也稱為爬行動物時代。

現存的種類只是當年的少數殘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