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字的來歷 祂字的出處

祂字的來歷要從西方說起,說的是西方的上帝、耶穌或神,用這個字形容是非常形象的。“祂”這個字經常被基督徒廣泛使用,用來代稱他們的“神”,祂是上帝、耶穌或神的第三人稱代詞。

祂字的來歷 祂字的出處

中國是個無神論國家,信教的人比例很低,祂字還是比較少用的。

目前能尋找到最早使用“祂”字的記錄,是唐宋之交的著名道士陳摶祖師。

       西峰

為愛四峰好,吟頭書日昂。

巖花紅作陣,溪水綠成稈。

幾夜祂新月,半山無夕陽。

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

祂字的來歷 祂字的出處 第2張

題石水澗

銀河混落翠光冷,一派迴環湛晚暉。

幾恨卻為頑石祂,琉璃滑處玉花飛。

       這裡面,祂讀yi,通礙(宋元時期這個字讀yi),有阻礙的意思,更早,yi者伊也,也有代指美好事物的意思。直到宋元時期,神話話本流行,祂才專門用作指代神仙人物的第三人稱。另外,祂是示字旁,示字是神的本字,示字旁的字也多與神有關,所以用作神的第三人稱也不會突兀。

西方神話作品在翻譯成中文時,用這個字也是應景的。  

祂字的來歷 祂字的出處 第3張

宋代詩中凡是遇到祂字的,在另外的版本中都可以與礙字替換,也就是說,祂通礙。然而,“礙”在宋代發音並不是ai,在《正字通》中,礙還有一個發音是yi,我們分析陳摶的兩首詩的平仄可以得出結論,祂字發音就是yi,所以同音被礙字通用,也就是說“祂”讀音為yi,起碼在宋代不會讀作ta,那麼祂是不是第三人稱呢?漢字中還有一個非常優美的第三人稱,就是伊。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伊字與祂字發音相同,大抵在唐宋時期,都表示第三人稱。但祂字用得極少,以至於很多文學作品中並不常見。直到宋元話本開始流行祂字表神聖的第三人稱與普通的他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