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翻譯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意思

翻譯:孔子打聽到陽貨不在家時,往陽貨家拜謝。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出自《論語·陽貨》,這一篇中,介紹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對仁的進一步解釋,還有關於為父母守喪三年問題,也談到君子與小人的區別等等。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翻譯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意思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原文翻譯

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見,他便贈送給孔子一隻熟小豬,想要孔子去拜見他。孔子打聽到陽貨不在家時,往陽貨家拜謝,卻在半路上遇見了。陽貨對孔子說 :“來,我有話要跟你說。”陽貨說:“把自己的本領藏起來而聽任國家迷亂,這可以叫做仁嗎?”

(孔子回答)說:“不可以。”(陽貨)說:“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會,這可以說是智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陽貨)說:“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年歲是不等人的。”孔子說:“好吧,我將要去做官了。”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原文註釋

陽貨:又叫陽虎,季氏的家臣。

歸孔子豚:歸,音kuì,贈送。豚,音tún,小豬。贈給孔子一隻熟小豬。

時其亡:等他外出的時候。

遇諸塗:塗,同“途”,道路。在路上遇到了他。

迷其邦:聽任國家迷亂。

亟:屢次。

與:在一起,等待的意思。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原文賞析

陽貨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視和反對的“亂賊臣子”,孔子不願意與其交往,更不願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卻屈於禮制的要求,不得不在接到陽貨送來的禮物之後回拜他。可見這樣的禮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孔子明明知道這是陽貨的計策,還要去,是為不明智。

孔子內心根本就不想去見陽貨,所以故意選擇陽貨不在家的時候去拜訪,這樣種行為本身是不誠實,是一種虛偽。

“邦無道則不仕(翻譯:國家治理有道,就去當官;如果治理無道,則應隱退藏身。邦指國家;仕指做官。)”是孔子學術的一個重大原則,可是面對陽貨對這一原則的批判,孔子居然被駁斥得啞口無言,連聲稱是,可見,孔子主張的這一原則是多麼軟弱無力。

事實上,從孔子為管仲的行為辯護,以及孔子面對弟子的反對和質疑還要堅持去為謀反的公山弗擾的手下去做官,都可以看出孔子對“邦無道則不仕”這一原則,是自相矛盾的。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翻譯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意思 第2張

《論語》創作背景

《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論語》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論語》作者介紹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