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月是故鄉明中心思想

《月夜憶舍弟》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親友的思念之情,也飽含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及其對國家戰亂未休的憂慮。《月夜憶舍弟》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詩歌,寫於安史之亂之後。

月是故鄉明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月是故鄉明中心思想

《月夜憶舍弟》

杜甫 〔唐代〕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是故鄉明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月是故鄉明中心思想 第2張

註釋

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

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後,就開始宵禁。

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露:指在氣節“白露”的一個夜晚。

月是故鄉明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月是故鄉明中心思想 第3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阻斷了人行,邊塞的秋夜裡傳來了孤單的雁鳴。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訊息。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老是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創作背景

《月夜憶舍弟》寫於公元759年秋,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杜甫位於秦州,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杜甫強烈的憂慮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