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與文種故事說明什麼道理 范蠡和文種的結局

范蠡與文種的故事說明了人要學會激流勇退,還要有識人之明。正因為范蠡認清了勾踐是個只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安樂的君王,及時離開越國,最後才能保全性命。而文種不聽從范蠡的勸告,自恃功高,最後被勾踐賜死。

范蠡與文種故事說明什麼道理 范蠡和文種的結局

范蠡與文種的故事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坐在夫差原來坐的朝堂裡。范蠡、文種和別的官員都來朝見他。吳國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裡等著受封,他認為自己幫了勾踐不少忙呢。

范蠡與文種故事說明什麼道理 范蠡和文種的結局 第2張

勾踐對伯嚭說:“你是吳國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還是去陪伴你的國君吧。”

伯嚭垂頭喪氣地退了出去。勾踐派人追上去,把他殺了。

勾踐滅了吳國,又帶著大軍渡過淮河,在徐州約會中原諸侯。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給勾踐。打這以後,越國的兵馬橫行在江淮一帶,諸侯都承認他是霸主。

范蠡與文種故事說明什麼道理 范蠡和文種的結局 第3張

勾踐得勝回國,開了個慶功大會,大賞功臣,可就少了個范蠡。傳說他帶著西施,隱姓埋名跑到別國去了。

范蠡走前,留給文種一封信,說,“飛鳥打光了,好的弓箭該收藏起來;兔子打完了,就輪到把獵狗燒來吃了。越王這個人,可以跟他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您還是趕快走吧。”

文種不信。有一天,勾踐派人給他送來一口劍。文種一看,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口寶劍。文種後悔沒聽范蠡的話,只好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