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臨碣石有遺篇遺篇指的是曹操的什麼 東臨碣石有遺篇遺篇指的是曹操的哪篇

東臨碣石有遺篇中遺篇指的是曹操的《觀滄海》。“東臨碣石有遺篇”出自毛澤東所作的《浪淘沙·北戴河》,這首詞生動描繪了北戴河海濱夏秋之交的壯麗景色,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

東臨碣石有遺篇遺篇指的是曹操的什麼 東臨碣石有遺篇遺篇指的是曹操的哪篇

《浪淘沙·北戴河》原文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浪淘沙·北戴河》翻譯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連天,秦皇島之外的打漁船,在起伏的波濤裡都已經看不見,也不知漂去了哪裡。

往事已經有千年,那時魏武帝曹操躍馬揮鞭, 東巡至碣石山吟詠過詩篇。秋風瑟瑟到了今日,人間卻換了新顏。

《浪淘沙·北戴河》註釋

⑴浪淘沙:詞牌名。北戴河:在河北省東北部渤海邊秦皇島市西南海濱,是著名夏季休養地。

⑵幽燕:古幽州及燕國,在今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

⑶滔天:形容水勢很大,大到好像與天連線起來一樣。

⑷秦皇島:三面環海,是渤海灣一個不凍良港,現已設為市,相傳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⑸汪:指水勢大,深且闊。

⑹誰邊:何處,哪裡。

⑺往事:過去的事,這裡指公元207年(建安12年)曹操東征烏桓(古代部族名)經過碣石山時寫下《觀滄海》一詩之事;越:越過;千年:只是一個大概數,實際已一千七百多年。

⑻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操死後,他兒子曹丕當上皇帝追封他為魏武帝。揮鞭:原指揮鞭策馬,這裡指騎馬出征。

⑼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於現今何處,學術界尚有爭議,河北樂亭說、河北昌黎說,山東無棣說等。本詞應指的是位於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於河北省昌黎城北1千米,與北戴河毗鄰,面積28.8平方千米,形成歷史久遠,自然風光秀美,歷史文化淵源,地理位置優越,是五嶽之外的“神嶽”,是古今中外有名的歷史名山、仙山、觀海勝地、佛教勝地和旅遊勝地。遺篇:遺留下來的詩篇,指《觀滄海》一詩。

東臨碣石有遺篇遺篇指的是曹操的什麼 東臨碣石有遺篇遺篇指的是曹操的哪篇 第2張

《浪淘沙·北戴河》賞析

這首詞一開始就給人們展現出雄渾壯闊的自然景觀。“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來,給人以雨聲如鼓勢如箭的感覺;繼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氣勢,寫出浪聲如雷形如山的洶湧澎湃,“大雨”、“白浪”,一飛落,一騰起,相觸相激,更兼風聲如吼,翻雲掃雨,推波助瀾,真是聲形並茂氣象磅礴。

此詞上闋寫景,景中含情,而下闋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島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時此地此景,自然會使人聯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臨碣石山觀海的歷史往事和那首《觀滄海》詩。

詞的下闋先發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轉時空,展現歷史的畫面。“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恰似一幅生動、傳神的剪影,簡括而鮮明地勾勒出曹孟德當年策馬揚鞭、登山臨海的雄姿,讓人感覺十分壯麗。“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是點明主旨的句子,昇華了詩詞的主題。

《浪淘沙·北戴河》創作背景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澤東於1954年夏於秦皇島北戴河開會時創作的一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