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中作者追求怎樣的社會理想 桃花源記中作者追求如何的社會理想

桃花源記》一文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的追求,在這個理想社會中,沒有戰亂、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都可以和睦相處,大家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無論老少都可以活得幸福、愉快。這種理想社會是作者對大同社會的構想。

桃花源記中作者追求怎樣的社會理想 桃花源記中作者追求如何的社會理想

《桃花源記》的賞析

作者借用小說筆法,在文章開端,先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以捕漁人的經歷展開故事,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作者借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批判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桃花源記中作者追求怎樣的社會理想 桃花源記中作者追求如何的社會理想 第2張

《桃花源記》的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