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上驚秋古詩意思 汾上驚秋古詩翻譯

意思:北風吹卷著白雲使之翻滾湧動,我要渡過汾河到萬里以外的地方去。心緒傷感惆悵又逢上草木搖落凋零,我再也不願聽到這蕭瑟的秋風。

《汾上驚秋》是唐代詩人蘇頲的作品。

汾上驚秋古詩意思 汾上驚秋古詩翻譯

《汾上驚秋》原文

汾上驚秋

唐·蘇頲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汾上驚秋》註釋

⑴汾上:指汾陽縣(今山西萬榮南)。汾:指汾水,為黃河第二大支流。

⑵河汾:黃河與汾水的並稱。

⑶心緒:此處謂愁緒紛亂。搖落:樹葉凋零。

《汾上驚秋》賞析

此詩寫作者在汾水上驚覺秋天的來臨,抒發歲暮時遲的感慨,也反映了汾上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全詩採取了虛虛實實,若即若離,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現手法來表達詩人的複雜心情,雖僅二十字,但字字勾連古今,意境含蓄,氣象幽遠,頗有歷史滄桑之感。

汾上驚秋古詩意思 汾上驚秋古詩翻譯 第2張

《汾上驚秋》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唐開元十一年(723年)或十二年(724年)的秋天。相傳漢武帝在其地獲黃帝所鑄寶鼎,因祀后土,並渡汾水飲宴賦詩,作《秋風辭》。

開元十年(722年),唐玄宗聽張說之言,謂汾陽有漢后土祠,其禮久廢,應修復祭祀。

開元十一年(723年)正月,唐玄宗到潞州、晉州,詩人為禮部侍郎隨行,並有詩。二月在汾陰祀后土,詩人從行並寫了《祭汾陰樂章》。

是年冬,出為益州大都督長史。到開元十三年(725年)才又調回長安。外放的兩年,是蘇頲一生仕履中最感失意的時期,此詩可能就是這一兩年中的一個秋天所作的。

《汾上驚秋》作者介紹

蘇頲,唐代詩人。字廷碩,京兆武功(今屬陝西)人。武則天朝進士,襲封許國公。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居相位時,與宋璟合作,共理政事,朝廷重要檔案多出其手。

當時和張說(封燕國公)並稱為“燕許大手筆”。原有集,已佚,現存《蘇廷碩集》,系後人所輯。